欢迎访问澳门大学河套集成电路研究院
2025 年 1 月 23 日,由澳大河套集成电路研究院主办的首期“创芯” 讲坛系列活动圆满结束。此次活动聚焦电源管理芯片设计领域,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、企业与机构代表以及高校师生参与,活动现场座无虚席,氛围热烈。
活动开场,澳大河套集成电路研究院副院长江洋教授发表致辞。江教授介绍,研究院依托澳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实力,凭借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,积极整合各方资源,致力于打造成为集成电路领域的创新高地。当前,研究院在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,正逐步在区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。此外,江教授还强调了举办 “创芯” 讲坛系列活动对于推动电源管理芯片设计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,期望借助此次交流平台,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,加速行业发展。
本次讲坛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的路延教授、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的刘寻教授以及南方科技大学的姜俊敏教授。三位行业顶尖学者分别围绕各自的最新研究进展与突破,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。
路延教授以 “AI 算力供电‘最后一毫米’的功率芯片设计” 为主题,深入剖析了高性能计算系统中的高电流供电所面临的技术挑战。路教授分享了研究团队过往所研发的混合架构 DC - DC 设计实例,为大家揭示了功率芯片设计与不断提升的 AI 算力之间的紧密联系,并就当前该领域的关键问题展开分析探讨。
刘寻教授带来 “应用于 AI 算力的高频高功率密度集成电源设计” 的主题演讲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,计算处理器的供电要求剧增,由此产生的功率损耗和散热问题亟待解决。刘教授详细介绍了团队研发的高频高密度多相集成电压调节器(IVR)技术,该设计能够有效应对大电流、高动态负载瞬态跳变,为下一代处理器的电源设计提供了新思路。
姜俊敏教授则围绕 “AI 驱动的模拟电路和功率版图优化” 展开演讲,他介绍了两项在电源管理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,即模拟电路优化框架 PMICO 和自动化功率 MOSFET 版图生成框架,通过 AI 算法辅助方式,显著提升了设计效率和电路性能,为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在互动环节,参会者们积极提问,与三位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。从技术难点到行业趋势,大家各抒己见,现场思维碰撞激烈。专家们耐心解答,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,为参会者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。
此次澳大河套 “创芯” 讲坛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,为电源管理芯片设计领域搭建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。通过专家们的分享和互动交流,参会者们对行业前沿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拓宽了技术视野,也为产学研合作创造了更多机会。相信在这样的交流推动下,电源管理芯片设计领域将迎来更多创新突破,助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迈向新的高度。